你好!欢迎访问玩车帝

玩车帝首页 > 电动车 > 正文
中国汽车品牌崛起了!欧盟反制中国电动汽车,网友:势不可挡
2023-09-14 17:37 来源:车壹圈

汽车新四化趋势下,曾经在国内车市备受追崇的欧洲汽车品牌,如今正在感受着来自中国品牌的威胁。这些在中国畅销一时的欧洲品牌,不仅在国内市场风光不再,就是在欧洲本土市场也面临着中国车的搅局。这种风水轮流转的变化,让欧盟国家倍感压力,由此也引发对中国品牌的抵制。

反补贴调查理由不充分

日前,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欧洲议会的年度欧盟咨情演讲中宣布,该委员会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展开反补贴调查。

单从冯德莱恩宣称对中国电动汽车展开反补贴调查的理由来看,非常缺乏客观公正。正如冯德莱恩在演讲中表示:“目前世界市场上充斥着廉价的中国电动汽车,这些汽车的价格是通过大规模的国家补贴被人为压低,此举扭曲了我们的市场。欧洲对竞争持开放态度,但不包括逐底竞争。”

要知道,在国内新能源汽车起步初期,为鼓励中国传统车企向新能源转型,相关部门推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,其中包括对新能源车的财政补贴。

不过在实施过程中,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成熟,新能源补贴比例逐年减少,直至该补贴政策在2022年底完全退出。那时中国电动车还没有批量出口欧洲市场,因此冯德莱恩所说的“这些汽车的价格是通过大规模的国家补贴被人为压低”的言论比较片面。

其次,冯德莱恩眼里“廉价的中国电动汽车”的言论也失真。事实上,中国电动车在海外卖的并不便宜,比如国内起售价为18.98万元的比亚迪海豹纯电动车,在慕尼黑车展上亮相的,售价约合人民币35.24-39.31万元,海外版要比国内售价贵了一倍。

不仅在国外,中国品牌电动车售价比国内高。就是在国内合资纯电车目前售价也卖不过中国品牌。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要属于大众ID.3,其优惠后车型起售价12.59万元起,明显低于同级自主品牌车型。这种价格变化原因也很简单,那就是中国品牌车型不论在时尚设计还是智能科技上,均远远超过合资品牌。如果还是用10年前的老眼光视中国车为廉价产品,那就明显没有经过调查研究了。

中国品牌海外扮演“狼来了”

在全球汽车市场,曾经很有优越感的国外品牌,正在遭遇到崛起的中国品牌冲击,这是不争的事实。

以国内市场为例,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:今年8月份,自主品牌零售100万辆,同比增长17%,国内零售份额为52.1%;与此同时,主流合资品牌今年8月零售65万辆,同比下降16%。德系、日系、美系品牌的零售份额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。

迅速成长起来的中国品牌,不仅在国内市场销量风生水起,同时还在海外市场攻城拔寨,不断开创海外出口新高。

相关数据显示:2023年1-7月中国汽车实现出口278万台,出口增速69%的持续强增长。其中,1-7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90万台,同比增长105%。

而在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市场中,中国新能源汽车今年在欧洲市场销量超过45万辆,占中国新能源汽车总出口的48%。其中,上汽、吉利以及比亚迪等车企,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场的最大贡献者。

随着全球电动化趋势,率先向新能源化转型的中国车企重要性得以凸显,不仅将曾经占据市场重要位置合资品牌打得丢盔弃甲,同时纷纷走出国内在海外市场与国外品牌一绝高低。

事实上,从此前国外品牌在中国市场分食市场蛋糕,到欧盟国家市场对中国品牌惊呼“狼来了”的过激表现,本身也说明了成长起来的中国汽车产业精准抓住智能化、新能源化的契机,以高水准的全球车赢得全球消费者认可,这是产业进阶的进步表现,也是中国车企迈向市场新蓝海的走向。

在《车壹圈》看来: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,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展开反补贴调查的发言,大有一种“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”的味道。

十余年前,将国外淘汰多年的老旧车型加价卖给中国消费者,在中国市场躺着赚钱,或对中国消费者采取双标政策区别对待等等举动,当时怎么就不考虑到有失公平竞争呢。此外,今年特斯拉在国内市场持续降价,开启“价格战”,是不是也是冯德莱恩所说的“逐底竞争”的体现呢?

从国外汽车品牌进入中国市场,一路大开绿灯吸金无数。到中国品牌全面崛起,这种天翻地覆的变化,恰恰说明了中国汽车产业实现“弯道超车”。是时候让国外车企感受一下“狼来了”。

在汽车智能化、新能源化趋势下,先行一步的中国品牌近几年表现确实出色,在整车设计、智能科技等方面的进步尤其明显。而反观国外品牌,要么前几年面对汽车新四化趋势置若罔闻吃老本,要么就以价格不菲的“油改电”的产品糊弄用户,最终被年轻一代消费者抛弃。

面对产业时代潮流,如果这些国家或车企品牌再采用“鸵鸟政策”,漠视市场规律、发展趋势或是采取有色眼镜不公正的针对政策,势必会坐失良机失去更多的市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