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新年伊始,在一些新能源品牌纷纷上调产品售价时,特斯拉却高调降价,打得对手措手不及。
特斯拉降价,国内其它新能源车企要不要跟进?

就在今天(1月13日),AITO问界率先做出了回应。为了回馈老客户,AITO问界针对2023年1月13日8点30分前已提车的车主,将推出新年感恩回馈活动,问界M5 EV及问界M7的首任车主将享受总价值3.3-3.5万的权益,包括延长整车质保至8年/16万公里和赠送12万AITO积分,同时问界M5可享2年的基础保养。

此外,自2023年1月13日8点30分开始,AITO问界将带来新年新价格,问界M5 EV调整后售价为25.98-28.98万元起,问界M7调整后售价为28.98-30.98万元。
AITO问界“降价”了
此前,面对国补取消,国内部分新能源车企为成本考虑相继上调产品价格。而特斯拉却逆势而行,不断没有跟涨还大幅度降价。这种操作除了让人不解外,更多还是市场的静默。
该涨价的已经涨过了,如果此时再跟着特斯拉打“价格战”,最终结果可能是出力不讨好。因此,针对特斯拉降价,大部分车企采取观望态度,没有盲目跟进。

而AITO问界针对性用户推出的权益以及调整问界M5 EV、问界M7售价,虽然没有明说降价,但是对于市场与消费者来说,却是变相降价。
首先,首任车主将享受总价值3.3-3.5万的权益,这就是车企惯用的方式,让消费者不花钱就能能享受以前要花钱才能买的服务,自然乐于接受。

其次,针对部分车型调整售价,彰显AITO问界在价格上的让步。此前售价为28.86万元起的问界M5 EV,调整后售价为25.98万元起;此前售价为31.98万元起的问界M7,调整后售价为28.98万元起,两款车在价格调整后整整下调了3万元,这样的幅度不比特斯拉差。
因此,对于消费者来说,少花3万元买车的同时,还能享受更多用户权益,没有什么比这更刺激了,大家在买车时自然会多考虑AITO问界了。
AITO问界为何要变相降价
在“国补”取消背景下,当其它新能源车企上调价格时,特斯拉和AITO问界相继降价。与对手形成价格优势,快速抢占更多市场份额,应该是它们降价的重要原因。

从乘联会最新发布的销量数据中可以看到,Model Y在12月份销量29387辆,同比-27.4%;Model 3在12月份销量12539辆,同比-58.3%。
可见,特斯拉目前在国内市场产品力不足,已经影响到Model Y、Model 3两款车型在市场上的表现。在没有新品及时跟进的时候,降价或是一种快速提升销量的选择。

而AITO问界却没有这种危机,并且目前整体呈上升趋势。自2022年3月正式交付以来,AITO问界系列已实现累计交付超过7.5万辆。虽然销量总量与特斯拉相比有着极大差异,但在产品方面,AITO问界除了种类优于特斯拉外,作为上市时间不长的主力车型,在产品竞争力上更有优势。

此外,有着华为背书让AITO问界的品牌影响力不俗,再加上遍及全国数千家体验店,更是让AITO问界拥有了国内最强的渠道优势。
因此综合来看,AITO问界变相下调价格,更像一种尝试。在别人涨价之时,以降价收获更多市场份额,就此加大主力产品发力终端。
另外,在同行涨价同时,AITO问界不走寻常路的“降价”,既可以扩大品牌号召力,又可以在消费市场树立良好的印象与口碑,此番花费与操作还是值得的。
车企大概率继续观望
前有特斯拉大幅度降价,后有AITO问界变相降价,再加上不仅前斯威龚大兴也指出增程车价格太高,将推出10万元级的斯威大虎EDi等等,让人觉得新能源市场降价是一种趋势,不过在《车壹圈》看来全面降价的可能性不大。
首先,特斯拉有降价的空间,特斯拉在上海超级工厂投产后,国产化率已达95%,造车成本的降低让特斯拉有足够降价空间。

而对于大部分新能源车企来说,除了本身造车成本没有减少,同时还要面临各种成本压力。国补的取消,让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,因此降价空间有限。
其次,特斯拉降价对市场的影响力没有想象中的大。目前来看,仅有两款车型的特斯拉在国内市场号召力不如从前,市场杀伤力更是江河日下。

纵观国内市场,目前新能源销量占比最大的比亚迪,即使上调价格,市场销量依然供不应求,就能感觉如今新能源市场的主角是谁了。如果换成比亚迪大幅度降价,那么肯定会引发市场连锁降价反应,但显然特斯拉的影响力还没有达到那样高度。
另外,还有一点很重要。那就对于厂家来说,在全新价格体系建立后且市场没有过度反应,那就不会轻易再进行调整了。
如果真的要动价格,通常会采取两种方式。一个是像AITO问界那样赠送同等价值的权益或服务;二是借助某款新车的发布,实施新的价格。这样既不会影响现有的价格体系,又可以将价格调整到合理状态,对厂家与市场来说都是一种双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