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近日,长城汽车发布的三十周年特别微电影《长城汽车挺得过明年吗?》在汽车圈内炸开了锅,尤其是魏建军对长城汽车未来的“焦虑”更是发人心省。焦虑并不可怕,如何用实际行动化解焦虑才是最重要的。

今日(7月16日),魏建军在内部公开信表示,汽车产业正在经历巨大的变化,尤其是面对“新四化”愈演愈烈、全球经济下行、疫情冲击、外资品牌和造车新势力的合围等等冲击,长城汽车必须进行一场脱胎换骨式的改变,即从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变成全球化出行科技公司。
目标:全球化出行科技公司
长城汽车赶上了中国汽车工业的“黄金十年”,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,这是值得认可的。但与丰田、大众等国际汽车巨头,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,尤其是在战略定力以及前瞻视野上。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,让汽车行业充满了更大变数的同时,也蕴含了诸多机遇。

其中,全球化就是一个重大机会,可以说,走向全球就是长城汽车乃至中国品牌的突破口。面对数字化、智能化等浪潮来袭,长城汽车深刻的认识到,必须进行一次“脱胎换骨”式的改变,才有可能在未来更加残酷的竞争中走得更远。为此,长城汽车的目标也很清晰:由传统的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向全球化出行科技公司蜕变。
变革该如何动刀?
既然有了清晰的目标规划,那么长城汽车未来在变革这条道路上该如何做呢?魏建军在公开信中也明确了变革的举措,即长城汽车要进行机制创新、对企业组织和文化的基础层动刀、贴近用户进行数字化变革。

首先,机制创新。长城汽车要建立高质量、有竞争力的管理机制,用机制去解决员工动力和活力的问题,解决组织的创新和竞争力的问题。其次,对企业组织、文化的基础层动刀。通过对基础层再造,把长城汽车打造成一个更高效、更开放、更有吸引力的平台化组织。

最后是,贴近用户进行数字化变革,这里就需要实现两个打通。一个是,品牌、商企、研发的打通。在商品企划阶段就要关注竞争、关注市场、关注客户,要有营销、品牌公司的共同参与,为商品企划提供信息输入,打通和串联商品企划到产品开发的路径。
另一个是作战单元的打通。通过流程及数字化变革推进,强化品牌公司管理,品牌公司各作战单元要能够触达用户,由专业部门、职能部门进行资源支持。当然,还要拔高作战单元的地位与权力,并做好考核机制。

为此,长城汽车在过去几个月就开始行动。诸如设立经营管理委员会,改变决策机制,提升决策效率及质量;成立企业数字化中心和产品数字化中心,分别为产品和市场赋能。未来,还将设立汽车行业的第一个产品经理中心、第一个用户评价中心,同时还会配备用户体验官岗位。此外,对于部分高层干部的调整问题,坚持能干就上,不能干就下,以结果为考核,以过程为评价。

《车壹圈》认为,在意识到未来汽车产业可能面临的变化之后,在魏建军领导下的长城汽车主动选择了以归零的心态重新出发,向着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向全球化出行科技公司进行转变。当然,为了实现这一目标,长城汽车也做好了彻彻底底自我革命的准备。可以预见的是,这场变革也必将为长城汽车增加更多赢在未来的砝码,奏响长城汽车新一轮的冲锋号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