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几年,跨界造车是国内汽车产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。随着汽车电动化趋势,一些手机制造商、家电生产商,甚至地产龙头企业都削尖脑袋赶来分一杯电动车的羹。
因此,当我们习惯于其它行业转型做汽车的时候,一些汽车业翘楚反其道而行之提出要造手机时,确实让人感到意外。
让人惊讶的不只车企造手机,还有造飞行汽车,而且不但研发出来样车还很有信心地规划三年后实现量产,如此快节奏的操作真让人担心“这样的飞行汽车有人敢开吗?”。
电动飞行汽车真是高科技吗
在一些好莱坞科幻片中,当主人公遭遇公路堵车或者摆脱追兵时,陆地汽车转眼变身飞行汽车所带来感官刺激,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科技的向往。
而这种在科幻片中的道具,如今即将变为现实了。日前,小鹏汽车第三届1024科技日上官宣了第六代飞行汽车计划。
据了解,小鹏推出的这款飞行汽车采用碳纤维单体壳车体、大量使用航空铝材、镁合金及特殊玻璃,并采用高能量密度、高放电倍率动力电池。
除了有落地的产品外,小鹏还宣布了飞行汽车时间表,即2024年实现量产。未来售价有望在100万以内。
事实上,在飞行汽车规划方面,并不是小鹏一家独大。此前本田中国曾公布Honda eVTOL飞行汽车概念原型机。另外,戴姆勒、丰田、现代、通用、吉利、Stellantis集团等也已入局飞行汽车领域。
未来,飞行汽车是否能够取代当下的陆地汽车,成为广大民众出行的新交通工具呢?目前在小编看来,有点悬。
首先,低空领域民用航空市场能否开放是一个问题。其次,就是产品安全问题。
曾经飞行器最难攻克的核心技术就是发动机,而小鹏这款飞行汽车以电池作为动力,巧妙地避开了硬骨头。虽然也能飞,但让人怀疑这不过是加大型的大疆无人机,在技术创新方面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亮点。
另外,飞行汽车或者某些小型飞行器,真的要成为人们日常出行工具,这段过程不是三年五年就能够实现的。如果没有市场,企业将心思都花在飞行汽车上,那么在人力和企业资源上面,无疑也是一种浪费。
转投手机是创新还是迷失
如果说小鹏造飞行汽车,多少还能与汽车沾点边的话,那么吉利造手机就显得有点莫名其妙了。
据媒体相关报道:国庆假期之前,吉利李书福正式开启了造手机的动作,其名下的湖北星纪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在9月28日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落地武汉。
同时据媒体报道,此次吉利造手机将不会采用目前主流厂商的代工模式,而是完全的自主研发,目前手机的研发中心已经落地上海。
说实话,虽然目前吉利在汽车行业摊子铺得比较大,但平心而论这个企业的实力并没有做到一家独大的地步。也就是说在产品、品牌与市场方面,尚有提升空间。尤其在汽车技术方面,需要强化核心竞争力。
今年,当全球汽车行业备受芯片影响而不得不减产时我们才意识到,在核心技术领域,中国企业还是缺乏很多话语权。国内车市的繁华并不能掩盖企业在硬核竞争力的薄弱。
在汽车行业,中国需要创新型企业。不过,如果当这种创新方向转向不相干产业的时候,多少就有点背道而驰了。
另外,相对市场饱和、产业格局已定的手机行业,吉利还要作为一名新手挤进去,况且在手机技术上无明显的优势,成功与否自然难料。
那么,不如多花些时间和心思研发一下变速箱或芯片等汽车核心技术,看会不会更靠谱些?
车企多元化中的思考
对于造车企业来说,多元化运营也不是稀罕事。在汽车还是卖方市场时,一些企业就把富余资金投入房地产或其它不相干领域。没有重点投入技术研发上,由此为企业日后陷入困局埋下伏笔。
相同的剧情,如今又一次上演。虽然造手机、造飞行器与造汽车都没脱离制造领域,但当务之急解决汽车制造最核心问题,才是重中之重。
不论是车企造手机,还是造飞行器,现在都给人一种 “不务正业”的感觉,放着现有的汽车技术还没吃透,目光就跨界投向陌生领域。这种尝试能否成功,让人在心里不禁打了个问号。
可喜的是,当前也有对汽车制造痴心不改的品牌。10月24日,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中国汽车企业品牌官联席会(CB20)媒体沟通会上,针对长城汽车是否会制造手机和飞行汽车这一问题,长城汽车副总裁傅小康就表示: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早在内部会议上就有过明确表态,长城专注造好汽车,不造手机,也不上天。
此前,魏建军在媒体采访时也曾多次表示:“这么多年,有人投资房地产、有人投资金融,长城汽车从来没有跨越过与汽车不相关的业务,我们一直在汽车领域深耕细作。”
当有车企摩拳擦掌准备在汽车以外领域,试图施展拳脚时,长城汽车却一如既往地深耕传统燃油动力总成、新能源电池、氢燃料电池、智能网联、无人驾驶等各领域。看来坚守初心不能只是一句空话,真正的用心和专一才是造车企应该有的样子。